法律科技的应用(第三期)

首页    资讯中心    法律科技的应用(第三期)

  我们认为法律科技的上位归属于信息科技,法律科技的派生类属主要包括大数据技术领域的法律检索、法律分析、律所管理;人工智能领域的聊天机器人、智能辅助审判、线上争端解决;区块链技术领域的区块链存证、电子签章、智能合约;等等。在信息科技时代,法律科技在各司法领域细分市场的应用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法律服务和司法实践体验,法律行业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而非选择题。本文根据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三种技术类属对目前各类法律科技应用进行梳理分析和展望,期待未来法律科技领域涌现更多优秀的应用案例,以推动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改革,以及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正文

  英国的法律服务管理部门提出:法律科技创新的一个关键推动因素是技术的"社会可接受性"原则。这意味着,一项技术的拟议用途应被法律专业人士和消费者(公众)所广泛接受,并符合一般的社会利益。LSB和SRA均认为,使用获得公众信任的技术是开放法律服务和提供更好服务的关键推动因素1。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拓者和先驱之一,中国人工智能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首位获得者陆汝钤院士2认为:人工智能比拼主要还是在应用方面,就是说谁能最先把某些应用开发出来,谁就占领了人工智能高地。3一个产品或服务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应用需求,即该应用所满足的用户需求,包括功能范围与性能指标;二是应用场合,即该应用的使用场合;三是应用条件,即保证该应用能够正常使用的条件。4这三方面统称为这个应用场景的设计规范,设计一个产品或服务通常首先要明确设计规范。一般而言,任何应用都发生在一定场景中,不存在独立于场景的应用,也不存在完全独立于应用场景的技术5。因此,法律科技的应用必然对应具体的应用场景,传统的法律行业经过数字化改造后能否获得公众信任,创新的应用能否满足人们对数字正义的一般追求,进而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是法律科技应用开发者首先需要思考的命题。

 

一、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在法律科技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司法裁判文书大数据应用、律所数字化标准规范建设、法律(案例)检索分析、刑事讯问侦查、知识产权分析应用等。

  中国裁判文书网所载海量裁判文书为司法大数据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与数据分析条件。截止2022年9月16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刑事、民事、执行等各类裁判文书总量已达1.35亿篇,网民访问总量超过了946亿人次,当日新增裁判文书18026篇。有关组织、商业公司或者个人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裁判文书进行数据挖掘等形成并应用于司法实践的数据分析报告、数据画像、数据决策模型,不仅可以规范诉讼活动、统一裁判标准,还可以繁荣理论研究、促进社会治理6。同时,大数据在精准量刑、类案类判等领域同样表现出色,通过对海量司法裁判文书进行深入挖掘、分析、依规构建量刑模型,依规提炼量刑情节,依规确立量刑规则,实证辅助确定量刑起点,实证辅助确定宣告刑,实证辅助保障量刑的高效和透明,由此实现精准量刑,充分体现罪责相适应原则7

  大数据在律师事务所应用的核心是建立律所数字化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十方面核心功能:(1)律师身份认证一卡通功能。包括人事管理、电梯、门禁、复印机、快递收发、图书资料、食堂、健身房、律所物资领用、福利发放等消费记录结算及律师积分考核等功能;(2)数字化电子签约功能。委托人和案件基本信息录入、利益冲突自动检索、电子代理协议签约、在线付费及电子开票等功能;(3)律师事务所财务、行政、案件管理功能;(4)数字法庭在线开庭和ODR律师在线调解功能;(5)律师普法宣传、法律讲座和培训的直播功能;(6)电子卷宗和数字档案录入、管理、查询及分析功能;(7)法律法规、案例、企业征信等大数据检索功能;(8)律师事务所合同库、情报文献库等知识管理功能;(9)客户建档立卡、沟通、服务反馈等客户管理功能;(10)数字党建包括党员管理、党员活动、党员学习考试、党建形象展示及会议表决等功能。同时,律师事务所大数据应用建设应注重软硬件设施协同,以律所大数据为核心搭建律所前台、中控和后台数据中心。

  大数据在公安刑事案件讯问、职务犯罪调查等检察工作及知识产权等领域同样具有丰富的应用实践并发挥重要作用。如大数据在讯问中的应用是以审讯智能系统平台为支撑,依靠多模态审讯系统,对犯罪嫌疑人的生理行为数据进行采集、挖掘和处理,进而进行智能化心理分析,制定针对性讯问策略并实时推送,辅助侦查人员完成审讯任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反馈三个阶段8。大数据在专利领域的应用可通过API技术获取国内外专利转让数据,构建API服务和数据分析功能的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专利数据的有效流动、二次开发和再创新9,等等。

  同时,大数据在法律科技领域还可广泛应用于诉源治理、法律服务、在线调解、信访化解等社会治理和司法体系建设。

 

二、人工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在法律科技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聊天机器人、司法审判智能辅助、文件自动化、线上争议解决等。

  人工智能应用于法律领域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基于规则的法律专家系统,以D·沃特曼和M·皮特森于1981年开发的法律判决辅助系统为代表;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系统,以IBM研发的世界首位人工智能律师Ross,英国首个“合同机器人”Berwin Leighton Paisner(BLP)为代表;法律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法律专家智能,未来随着GPU、TPU等硬件的发展,人工智能设备将成为法官或律师不可或缺的助手,甚至出现人机一体或人工智能代替法官直接作出裁判的现象10。伦敦大学学院、谢菲尔德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团队所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已成功预测数百例欧洲人权法院(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的案件审判结果,准确率约为8成。11

  2022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法发〔2022〕33号】12,意见指出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范围包括(1)加强人工智能全流程辅助办案。支持证据指引与审查、法律法规推送、类案推送、全案由裁判辅助、法律文书辅助生成、法律文书辅助审查等智能化应用,促进裁判尺度统一,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2)加强人工智能辅助事务性工作。支持电子卷宗自动分类归目、案件信息自动回填、案件繁简分流、送达地址及方式自动推荐、司法活动笔录自动生成、执行财产查控辅助、电子卷宗自动归档等智能化应用,降低各类人员工作负担,提高司法效率。(3)加强人工智能辅助司法管理。支持案件裁判偏离度预警、终本案件核查、不规范司法行为自动巡查、廉洁司法风险防控等智能化应用,提升司法管理质效,保障廉洁司法。(4)加强人工智能服务多元解纷和社会治理。支持司法资源推荐、诉讼和调解咨询问答、诉讼预期辅助评估、社会治理风险预警与辅助决策等智能化应用,为化解社会矛盾、服务社会治理提供新的途径和方式。(5)不断拓宽人工智能司法应用场景和范围。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进程和人民法院改革发展实践,积极探索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司法管理和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重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新的应用范围。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多地法院推广“无接触开庭”,破解特殊时期开庭难题,从跨域立案到在线庭审,从证据认证到电子送达,从事故定损到在线理赔等全过程都在网上完成,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诉讼需求13

  人工智能在法律科技领域还可广泛应用于智慧法院、ODR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共享法庭、律师调解、合同管理、破产管理、遗产管理等领域。

 

三、区块链应用

  区块链在法律科技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区块链存证、电子证据、电子签章、智能合约、司法协同等领域。

  区块链技术是信息科技领域的一项重大应用技术创新。它通过点对点网络、密码学算法、共识算法、块链式存储等多种技术来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难篡改、可追溯,以较低成本解决信任与价值的可靠传输问题,在促进多方可信协作、创新业务模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4。2022年5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意见》【法发(2022)16号】15,通过区块链技术应用保障司法数据安全、电子证据可信、执行操作合规和司法文书权威。具体应用场景包括(1)支持立案信息流转应用。建立立案登记材料分级分类自动流转业务规则,支持在材料提交限定期满后案件实现分级分类自动立案,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果,提高立案效率。(2)支持调解与审判流程衔接应用。建立调解协议不履行自动触发审判立案、执行立案等业务规则和智能合约程序,增强调解程序司法权威,支持多元纠纷化解。(3)支持审判与执行流程衔接联动。全面推进审判与执行办案系统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探索建立裁判文书不履行自动触发执行立案等业务规则和联动机制,优化审执衔接,畅通信息流转,减少重复工作,支持切实破解执行难。(4)支持提升执行效率。探索建立符合条件的执行案件自动发起查询、冻结、扣划以及执行案款自动发放智能合约机制,在确保程序合规的前提下简化审批环节;建立对统查财产线索足额终本案件、对不履行义务的执行和解案件,无需单独提起立案流程即可自动立案恢复执行的智能合约机制。(5)支持执行干警便捷办案。运用区块链技术推动网络查控、评估拍卖、案款收发、失信限消、事项委托、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等向移动端延伸,形成去中心化、去网系化、去系统化的数据串联,方便执行干警随时随地办理执行事务。

  区块链证据作为电子证据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明发挥着其独有的优势。区块链存证依托哈希函数核心技术,能够克服传统电子数据的缺陷,提高民事司法效率16。2018年6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在(2018)浙0192民初81号判决书中首次确认了原告提交的有关其著作权信息的区块链记录证据效力17。2018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区块链作为存储及验证电子证据的效力,正式明确了区块链证据在司法程序中的效力。

  此外,通过区块链技术在法律科技领域的应用开发可用于律师资质验证协同、政法部门案件协同和跨部门协同执行等。通过区块链联盟互认互信机制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营商环境优化、数据开发利用、金融信息流转应用、企业破产重组和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等领域。

 

四、总结

  法律科技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信息科技的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在法律科技应用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是人类生活遵循的准则和社会价值的体现,科技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未来,法律科技的应用将更广泛和更深远的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生活行为习惯和社会治理模式。因此,法律科技应用的研发应经过充分的论证并制定必要的规制,下一节我们将探讨法律科技的规制。

 

参考文献

 1.薛云鹤:法律科技| 法律服务科技工具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及公众观点:来自英国的调查报告,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公众号,2022年9月27日。

 2.陆汝钤,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以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和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为主要研究方向。他在国际上率先研究异构型分布式人工智能(DAI),设计并主持实现分布式逻辑推理和基于分布式推理的城市交通管理软件等成果应用。

 3.章剑锋:《人工智能理论都是西方原创,中国科学家有能力重新构建一套吗?》,科学技术哲学公众号,2022年3月26日。

 4.陈小平:《人工智能伦理导引》,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1.2第一版,第7页。

 5.陈小平:《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误解有多深》[N].北京日报,2020-03-30。

 6.孔德伦:《论裁判文书司法大数据应用及其限度》,法律适用,2022年11期,2022年11月10日。

 7.王燕玲:《大数据精准量刑的实现方法与路径》,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4期,2020年7月15日。

 8.石炜:《大数据在讯问中的应用与思考》,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2年10期,2022年10月12日。

 9.赵英等:《基于API的专利大数据应用平台研究》,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2022年第二十六届网络新技术与应用年会,2022年12月10日。

 10.伍红梅:《以“大数据+机器学习”为驱动构建刑事案件判案智能预测系统》,载《人民司法(应用)》,2018年10期。

 11.涂永前,于涵:《司法审判中人工智能的渐入式演进》,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3期,2018年6月15日。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全文(中英文版),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12月9日。

 13.邓恒,杨雪:《线上审判方式中信息与数据安全问题研究》,载《中国应用法学》,2021年1期。

 14.蔡亮:《联盟区块链技术与可信司法协同应用》,载《人民检察》,2022年20期,2022年10月25日。

 1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意见》全文(中英文版),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5月24日。

 16.曹佑琳:《区块链存证技术的民事证据法思考》,载《法制与经济》,2021年07期。2021年12月28日。

 17.参见:杭州互联网法院一审民事判决书,(2018)浙0192民初81号。

 

【作者简介】

 

汪   政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浙江泰杭律师事务所主任

浙江合众法律科技智能研究院院长

 

2023年1月9日 14:58
浏览量:0
收藏